僂的意思

僂 简体字
异体字
拼音 lǚ lóu
注音 ㄌㄩˇ ㄌㄡˊ
部首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3画
详细解释

基本字义

(偻)

lǚ ㄌㄩˇ

1、彎曲,屈曲。《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2、迅速;立刻。《荀子·儒效》:“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售也。”

其他字义

(偻)

lóu ㄌㄡˊ

◎見“佝病”、“儸”。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
落侯 平聲 開口一等 lu/lou ləu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
力主 上聲 合口三等 lyox/liuu lĭu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
盧候 去聲 開口一等 luh/low ləu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

僂·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11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說文》尫也。《六書故》曲背也。別作瘻。《穀梁傳·成元年》曹公于手僂。《淮南子·地形訓》西方高土,其人面末僂修頸,卬行。《白虎通》周公背僂。《莊子·達生篇》痀僂承蜩。

又屈也。《荀子·儒效篇》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又曲薄曰聚僂。《莊子·達生篇》聚僂之中,則爲之。《註》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畚筥之類是也。

又《集韻》《韻會》郞豆切,樓去聲。僂佝,短醜貌。

又《集韻》《韻會》隴主切,音縷。義同。

又僂句。《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註》僂句,龜所出地名。

又《韻會》龍遇切,音慮。義同。《集韻》作軁。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僂

尫也。从人婁聲。周公韈僂,或言背僂。力主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厄也。大徐本作尩也。非是。尩與僂異疾。小徐本作厄也。近是。科厄,木節也。厄與僂雙聲。人背之僂。有似木之科厄。晉語注曰。戚施,僂人也。左傳昭四年注。僂,肩傴也。穀梁傳跛僂並言。管子云。苦水所。多尩與傴人。然僂不得訓尩明矣。公羊傳。夫人不僂。不可使入。何云。僂,疾也。齊人語。夫人稽畱。不肎疾順公。荀卿書亦兩言僂訓疾。按此爲婁之假借字。婁卽屢。與驟通。驟訓數。亦訓疾。○又按大徐作也。葢是曲脛之名。引伸爲曲脊之名。所以必釋爲曲脛者。由其字作尢。从大而偏曲其足。故二疾不妨同名。下文曰周公韤僂。葢者亦得謂之僂。周公之脛不無少曲。疑大徐本爲長。甲戌二月重訂。从人。婁聲。力主切。古音在四部。周公韤僂。韤者,足衣。韤僂者,由足背高隆然如背之僂也。未聞出何書。或言背僂。周公背僂見荀卿,白虎通,論衡諸書。白虎通云。傳曰。周公背僂。是爲強後。成就周道。輔於幼主。僂後主爲韵。

方言集汇

粤语:lau4

客家话:[梅县腔]leu2[海陆丰腔]leu2[客英字典]leu2[宝安腔]liu2[客语拼音字汇]leu2[陆丰腔]li1[台湾四县腔]leu2

潮州话:lu2(lú)lu5(lû)

English

humpback; surname

Copyright © 2024 www.hao352.com 版权所有
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
种草剧情介绍小学生小学生周记经典语录壁纸图片随便吧赵本山游戏名字未解之谜字体转换器文字转换器小篆转换器在线字体生成文化传播公司赛尔号东北二人转人生格言网速测试私人飞机电视剧电视猫汽车站好铃声歌谱吉他学习网分享大师申通快递便民查询wwe二手车市场最新电视剧免费追剧大全我的上网主页批发网网络安全 imtokenimtoken钱包tp钱包下载tp钱包imtoken钱包imtoken钱包快连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