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ū ㄐㄩˉ
◎古同“砠”:“陟彼岨矣。”
jǔ ㄐㄩˇ
◎〔岨峿(yǔ)〕义同“龃龉”,上下齿对不齐,喻互相抵触。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疽 | 七余 | 清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chio/civ | tsʰĭo |
【寅集中】【山部】
岨·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廣韻》七余切《集韻》千餘切,同砠。《說文》石戴土也。《詩·周南》陟彼岨矣。今作砠。《朱傳》石山戴土曰砠。《正字通》岨作砠,義通。
又《五音集韻》壯所切,音阻。岨峿,山形。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山部】岨
石戴土也。从山且聲。《詩》曰:“陟彼岨矣。”七余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石戴土也。周南卷耳曰。陟彼?矣。本亦作砠。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土戴石爲岨。毛傳云。崔嵬,土山之戴石者。石山戴土曰砠。二文互異而義則一。戴者,增益也。釋山謂用石戴於土上。毛謂土而戴之以石。釋山謂用土戴於石上。毛謂石而戴之以土。以絲衣戴弁例之。則毛之立文爲善矣。石在上則高不平。故曰崔嵬。土在上則雨水沮洳。故曰岨。許於嵬下同毛。此岨下亦同毛也。詩,爾雅作砠。許作岨。主謂山,故字从山。重土,故不从石。从山。且聲。七余切。五部。詩曰。陟彼岨矣。
粤语:zeoi1zeoi2zo2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zu5[客英字典]zih3[海陆丰腔]zu5
un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