頍的意思

頍 拼音 kuǐ
注音 ㄎㄨㄟˇ
部首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3画
详细解释

基本字义

kuǐ ㄎㄨㄟˇ

1、帽顶尖尖(一说前倾)的样子:“有者弁,实维伊何。”

2、古代用以束发固冠的发饰。

3、抬头。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丘弭 支B合 上聲 合口三等 支B kʰĭe khiex/qyee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媿 俱位 脂B合 去聲 合口三等 脂B kwi kyih/kwyh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部】

頍·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4

《唐韻》丘弭切《集韻》《韻會》《正韻》犬蘂切,音跬。《說文》舉頭也。从頁支聲。《詩·小雅》有頍者弁。《六書故》禮:緇布冠項。鄭康成讀爲頍。冠無筓者用頍,以組圍頭,以繫冠。其當項處,以俟繫束也。弁有筓不用頍,故毛傳直緣詩辭,以爲弁貌。

又《集韻》窺絹切《五音集韻》犬縣切,缺去聲。義同。一曰頭小而銳。

又《集韻》五委切,音硊。弁貌。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頁部】頍

舉頭也。从頁支聲。《詩》曰:“有頍者弁。”丘弭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舉頭也。此頍之本義也。故?字从頁。士冠禮。緇布冠缺項。注。缺讀爲頍。頍圍髪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今未冠筓者箸冠卷。頍象之所生也。滕薛名簂爲頍。如鄭說則頍所以支冠。舉頭之義之引伸也。小雅。有頍者弁。傳曰。頍,弁皃。弁,皮弁也。惟舉頭曰頍。故載弁亦曰頍。義之相因而引伸者也。从。支聲。丘弭切。十六部。詩曰。有頍者弁。頍弁篇。

方言集汇

粤语:kwai1kwai2

客家话:[海陆丰腔]kui1[客英字典]kwui1kwui3[台湾四县腔]kui1

English

to raise one's head

頍字组词
Copyright © 2024 www.hao352.com 版权所有
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
种草剧情介绍小学生小学生周记经典语录壁纸图片随便吧赵本山游戏名字未解之谜字体转换器文字转换器小篆转换器在线字体生成文化传播公司赛尔号东北二人转人生格言网速测试私人飞机电视剧电视猫汽车站好铃声歌谱吉他学习网分享大师申通快递便民查询wwe二手车市场最新电视剧免费追剧大全我的上网主页批发网网络安全 imtokenimtoken钱包tp钱包下载tp钱包imtoken钱包imtoken钱包快连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