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 ㄉㄨㄟˋ
1、古代的一种兵器,即殳。
2、悬挂羊皮的竿子。古代用羊皮挂在竿子上,置放城门口,用以惊吓不当入城而入城的牛马:“关门夜开,不下羊皮之祋。”
3、姓。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祋 | 丁外 | 端 | 泰合 | 去聲 | 泰 | 合口一等 | 蟹 | 泰 | tuɑi | tuad/tuay |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掇 | 丁括 | 端 | 末 | 入聲 | 曷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tuɑt | tuat |
【午集下】【示部】
祋·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廣韻》丁外切《集韻》《韻會》都外切,音。《說文》殳也。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
又祋祤,縣名。在馮翊。《前漢·郊祀志》鳳皇集祋栩。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義同。前漢郊祀志,顏師古讀。
又姓。漢光祿勳祋諷。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殳部】祋
殳也。从殳示聲。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丁外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殳也。見毛傳。从殳。示聲。丁外切。十五部。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驚牛馬曰祋。此別一義。祋與咄義同。詩曰。何戈與祋。曹風文。此證前一義。
粤语:deoi3doi6
客家话:[客英字典]dai5[台湾四县腔]dai5dot7[梅县腔]dai5[海陆丰腔]dai5dot7